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咋解决?许昌在这些方面发力……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1-02-07 11:2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图片


2月4日上午,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海峰、许昌市卫健委主任张建华、许昌市教育局局长桂勇翔三位嘉宾做客FM95.5、FM102.3、AM657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节目,本期的主题是“聚焦百姓关切 打造宜居之城”


图片

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海峰
主持人:许昌在“宜居之城”建设上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做法?

李海峰:一是发展思路清晰。聚焦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和盲点,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民生短板弱项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民生惠民工程,持续完善15分钟医疗服务圈、健康养老圈、休闲健身圈、智慧阅读圈,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便捷、社会更加和谐。

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在财税收支平衡压力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许昌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年保持在70%以上。


三是加大改革力度。面对教育、医疗卫生发展和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向改革要动力、靠改革添活力。通过改革,破除了制约民生领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更便捷的公共服务,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主持人:许昌“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海峰:“十四五”时期,许昌市委、市政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民生福祉取得新突破。

一是着力提升就业质量水平,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就业结构,稳定和扩大高质量就业。


二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是推动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健康许昌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四是健全现代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体系,完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培育“文化旅游+”新型业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


图片

许昌市教育局局长  桂勇翔
主持人:许昌市教育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桂勇翔: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2017年,面对“教育资源不足、优质资源不均、教育质量不优”等突出问题,许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展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的决策部署,在工作中坚持市域统筹、党政联动、问题导向、接续发力,营造了“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市、区)长”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台账式管理+指挥部领导+督导考评+现场观摩”的强力推进机制,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步步有实效”。

截至目前,建成投用192所中小学、99所幼儿园,对缓解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许昌市17所省市级示范高中得到提升,51所学校创建为精品学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主持人:在破解“择校热”难题上许昌有哪些举措?

桂勇翔:近年来,许昌市通过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断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先后成立许昌实验学前教育集团和许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2015年,对许昌市区部分初中进行学区化管理改革,组建了四大教育集团,将市区初中平均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以下,许昌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跨区域型、跨学段型、多元开放型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城市实行“名校+新校”“名校+薄弱校”模式,在城郊采取“城市优质学校+农村学校”模式,在农村采取“乡镇中心校+小规模学校”模式,将名校的先进管理与优秀文化基因注入新建学校,全力扩充优质资源,实现集团各成员学校教育质量共同提升,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图片

许昌市卫健委主任  张建华
主持人:许昌是如何解决“看病难”问题的?

张建华:一是针对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设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康圈。群众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可以找到一家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就诊人次由2016年的58.2万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90.5万人次。

 

二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需求,建设了中心城区半小时、市域范围2小时急危重症急救圈。以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两个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病种为切入点,建设了覆盖市、县、乡三级急危重症救治网,设立市级救治中心1个、县级救治分中心6个、基层救治网点100个,并为市县两级救治中心配备了11台具备心肺复苏、远程会诊功能的转运救护车,让患者在“黄金抢救期”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2017年以来,救治脑卒中、胸痛急危重症患者近4万人次。

 

三是针对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建设了基层中医医养结合中心,打造健康养生养老圈。用两年时间,在6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中医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涵盖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养老等中医药服务,配备300种以上中药饮片,提供8类中医适宜技术和15种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2020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0%以上,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中医养生养老服务。

 

四是针对独生子女及特殊家庭父母住院后无人照护的问题,构建了计划生育家庭住院照料保障网。在全国率先实施“60周岁及以上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住院护理扶助制度”,2018年以来,许昌市共有2.7万人次享受了这项扶助制度。

 

五是针对二孩政策实施以来,高龄孕产妇增多导致的母婴安全问题,构建了母婴安全保障网。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建立覆盖许昌市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转诊救治和远程会诊网络,为市县两级妇幼保健院配备了6台高端母婴转运型救护车,建立许昌市妇女儿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基地,确保每一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图片

嘉宾们在直播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