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聚焦“五抓五促”全力打赢校外培训治理“攻坚战”
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决策部署,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强化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深入开展“攻坚年”活动,聚焦“五抓五促”,全力打赢校外培训治理“攻坚战”。
抓顶层设计,促进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成立由省委常委、 教育工委书记和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共同担任组长、24家单位 为成员的省“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工作规则,召开工作会议,统筹推进全省“双减”工作。省教育厅设立校外教 育培训监管处,8名同志全部取得执法资格。以省“能力作 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推动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校外教育 培训监管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执法力量,建成了一支拥有451名执法人员覆盖全省的监管队伍,全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出台省级“1+N” 配套政策文件,建立了覆盖校内校外全过程、全链条的政策制度体系。
抓全面规范,促进治理成果持续巩固。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关停注销,线下学科 类培训机构由6694家压减至446家,“营转非”“备改审” 完成率100%,所有省辖市出台政府指导价,资金监管1.22亿元,实现机构全覆盖、监管资金全达标。推动非学科类培 训机构分类管理,会同3家非学科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文 化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稳步推进重新审核登记,治理成果不断巩固。
抓日常监管,促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组织实施学科类 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预收费监管核查、培训材料及从 业人员排查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培训秩序不断规范。全面推广应用全国监管平台,实现售课、消课、退费等全流程监 管,产生订单5077笔,交易金额431 万元。有力推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全国监管平台资质审核、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 两项指标实现“双百”。依托“县包乡镇、乡镇包社区、社区包小区、小区包楼长”四级包干制,织牢隐形变异违规培 训“高压网”。开展联合执法,累计排查机构60978家次,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6412起,形成强大震慑,促进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抓风险防范,促进治理责任逐步明晰。完善安全稳定专 题研判处置机制,协同联动、及时化解、高效处置涉稳舆情事件。聚焦消防、场所和设施、防汛、疫情防控等安全点,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加强安全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妥善处置上级部门督办问题线索1647条、全国监管平台投诉举报问题线索251条、平台留言和电话举报问题线索66条。在教育厅官网设立"双减曝光台”,所有省辖市全部建立“黑白名单”通报制度,通报曝光违规培训751起。督促2850家培训机构依法退费3.75亿元,涉及学生13.79万名;督促 1120家培训机构清偿欠薪3730.57万元,涉及从业人员5520名,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抓督导宣传,促进治理氛围日益浓厚。 把“双减”列为教育督导“ 一号工程”,纳入省纪委“ 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建立通报和约谈问责制度。印发督导日报206期、周通报14期、“半月报”6期、季通报3期,对工作推进较慢的10个地市开展提醒谈话。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在教育厅官网、官微平台、教育时报等开设专题专栏专版,推出系列专家解读文章,为政策落地做好铺垫。加强经验总结推广,开展优秀案例评审和经验交流,宣传推广31个市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开展“双减”一周年系列宣传活动,《河南日报》头版刊发专题文章,全省18个地市及156个县区全部在党报党刊和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上进行了“双减”成效深度报道, 营造全社会支持“双减”的浓厚氛围,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
云南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治理全力净化基础教育生态
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全力净化基础教育生态。
一、统筹推进,稳步有序压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门协 调机制,研究出台系列校外培训治理配套文件,印发政策答疑。对重点工作进展缓慢的州市,全省进行通报批评和启动督办程序。二是严格规范管理。教育、发改等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分区域分类别对培训机构标准课时时长、班型设置、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等进行细化明确,依法向社会公布。三是强化服务引导。协调民政等部门及时帮助已完成“营转非”手续、自愿注销或转为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妥善处置注册资金。开设绿色通道,优先为转为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办理手续、为从业人员搭建求职服务平台,2021年以来,共推送线上线下招聘会信息2961场次。
二、 精准出击,全面规范治理
一是坚决打赢关键节点“运动战”。寒假期间,出动3162 人次,发现并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问题97件;暑假期间,出动4657人次,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6123个(次),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296个。二是持续开展明察暗访“游击战”。会同发改、文旅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先后对11个州市的255个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对存在疫情防控安全隐患、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通报,责成限期整改。2022年8月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随机对26个校外培训机构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核查。三是切实打好隐形变异“歼灭战”。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分别牵头出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类准入指引,严格审批和监管。教育部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组建分类鉴别专家委员会,通过随堂听课、访谈等方式进行综合研判,对学科类、非学科类项目进行精准鉴别、分类并向社会公布。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校外培训广告监管,共处理涉嫌违法广告193条,查办广告案件44件。
三、 凝聚合力,推动健康发展
一是提质监管服务。会同发改等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强化收费监管。全面推行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实现资金、学生、教师、课程、机构“五个管起来”。 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制定《云南省校外培训治理新闻宣传工作积分参考》,推动各级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亮点、改革突破举措进行宣传推广。2022年以来,共编发《“双减” 工作每周进展》43期,刊发各地工作信息2000多条,全省各级有关部门宣传报道校外培训治理工作500多篇(次)。遴选四批次16个校外培训治理优秀案例和15个执法案例向教育部推送,其中3个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三是拓宽宣传覆盖。会同云南电视台推出《“五育并举”扎实推进“双减”》《全力推进“双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专题节目;制作4个公益广告,在全省各级电视台、电台、“两微一端”推送展播;印发《致全省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以“理性、科学选择校外培训”为主题发送覆盖全省的公益短信。
湖南多措并举、奋力攻坚校外培训行政执法显实效
2022年以来,湖南省深入推进校外培训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教育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不断规范校外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先后组织5万余人次排查,相关部门出动1.8万余人次开展执法,共拆除违规广告5200余条,整治违规培训行为3980余起,取缔无证无照机构1940余家,查处隐形变异培训370余起,累计罚没资金150余万元,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取得实际成效。
多管齐下筑根基。 一是明职责、聚合力。坚持在执法力量配置方面两手抓、两手硬。 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外培训监管机构。截至目前,所有州市以及超过80%的县区均设立校外培训监管机构。另一方面明晰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制定《关于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监管责任的意见》,从建筑、消防、食品、防疫等方面明确相关部门监管执法责任。二是搭平台、畅渠道。建立电话举报、网络举报和“随手拍”微信平台举报三位一体的线索收集体系,助力违规培训线索获取。其中,“随手拍”平台以超4000万用户的“新湖南”客户端和超700万用户的“湘微教育”为端口,实现随时随地投诉举报和情况反馈。截至目前,共累计处理有效违规培训投诉举报线索1329条。三是建队伍,强覆盖。建立三支线索挖掘队伍,即省市县乡四级教育部门执法队伍、省教育电视台记者组成的暗访队伍和省市县三级3000余人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多向发力增成效。 一是着力提高执法水平。遴选4个县区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组织开展全省校外培训监管执法业务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授课;联合省司法厅组织全省约5400名教育行政人员开展行政执法资格 考试;收集国家、省级各类政策文件,编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文件汇编》,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探索完善执法体系。组织省级层面联合执法,推动州市、县区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在实践中强化执法本领;推广 “1+X” 执法体系,即通过教育局组织协调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形成县乡两级联动机制,对违规培训进行强力打击,坚持在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部署多轮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将整治校外违规培训纳入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和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四级包保制”,开展常态化巡查执法,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外培训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推动形成良性机制。聘请6000余名专兼职责任督学、6万余名校级督导人员,组建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督导队伍体系,通过专项督导、情况通报和提醒约谈等方式,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形成执法为督导“长牙齿”、督导为执法“展翅膀”,督导与执法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
多线并行强运用。 一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影响力”。主动加强与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的合作,累计推送行政执法行动专题报道百余篇;联合红网开展“双减”系列访谈,联合《湖南教育》杂志举办“双减一周年”专刊; 建立每周专报制度,编印《“双减”改革每周专报》12期,有效促进了信息互通、经验互鉴。二是强化通报整改,提升 “压力值”。对关键性、重点性工作落实不力的,在全省工作会议点名通报;对紧急性、突发性工作,严格执行“日督 促、周调度、月回访”机制;对日常性工作不定期暗访督查,适时通报,切实做到责任上肩、任务压实。 三是强化拉榜排名,提升“对比度”。对各州市日常监管、违规整治、执法力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计分排名。将各地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项目和对州市政府的绩效考核。新升级的“随手拍”2.0系统,计划根据各地平台线索 处理情况进行智能化考核定级,在全省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