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峰
许昌市区有一座明代建造的文峰塔,挺拔耸秀,蔚为壮观,建造的初衷是“借培地脉,振兴文教”。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新时代许昌承古启新、振兴教育,就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协力建设教育强市。
建设教育强市,是落实党中央“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没有高质量教育,就没有高素质人才,没有高科技创新与发展。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就是伴随着科教中心的变迁而变迁的。建设教育强国,许昌要落实好、跟得上、有作为,就要坚定不移加快教育强市建设。
建设教育强市,是提升许昌城市发展能级的坚实根基。在科技迅猛发展、产业迭代升级的今天,城市的软实力、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教资源布局、人才规模层次,经济强市必然是科教强市。许昌作为中部地区的四线城市,高校资源相对较少,基础教育亟待提质,招引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数量不足,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为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建设教育强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的根本路径。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许昌连续实施了两轮基础教育攻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本科及一本上线率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许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教育事业发展中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比如: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数量少,全省排名靠后;高校学科设置不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在眉睫。
为解决问题、补齐短板,近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精心谋划今年和“十五五”期间的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建设教育强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提升质量,凝聚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强大合力,共同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合唱。
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应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争做教育书记,教育市、县、乡长,涉及教育发展的大事难事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在教育发展方向、目标、规划、改革等方面给予坚强领导,在资金、编制、队伍、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全面管、统筹管的理念,认真研究破解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切实担负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争做政治家、教育家、管理家,真正成为懂政治、有思想、善管理的教育名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着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把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作为教育强市建设的根本,深入实施教师立德铸魂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教师全员系统性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着力提高教科研水平,赋能各学科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办法举措,让更多的许昌学子考入清北名校。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加大高校科研投入,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办好高水平大学。
家庭要充分发挥“主港湾”作用,切实筑牢品德涵养、家风培育的基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之地。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父母要在言行举止上为孩子作榜样,在沟通交流上把孩子当朋友,在习惯养成上对孩子严要求,在教育引导上对孩子多鼓励,在学习环境上为孩子减干扰,在家校协同上与老师勤沟通,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社会要充分发挥“主熔炉”作用,切实构建实践育人、协同联动的格局。许多教育发展好的地方,“教育优先”“老师光荣”“不比谁家更富有,比谁家的孩子考上的学校更有名”已蔚然成风。与之相比,目前我市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不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今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树牢尊师重教理念。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家庭、考上名校的学生,大力宣传各地尊师重教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发掘和推广协同育人先进事例和典型经验,在公共媒体和网络上进行宣传,引导社会支持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健康教育生态。
振兴教育,众望所归。空谈无益,贵在落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奋力谱写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