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办好思政课。2024年底和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调研教育工作,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新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将如何持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让我们一起展望——
“围绕一个主题”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挖掘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广泛宣传许昌在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实践探索,强化教学案例生成,讲好许昌故事,不断凝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和推动许昌教育量质齐升的精神力量。
“打造两个课堂”学思践悟纵深推进——坚持“开门”办思政,一方面,打造一批“移动式”“沉浸式”思政课,把思政课堂“搬”进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和教育基地,“搬”进实验室和创新企业,“搬”进绿水青山,在社会大课堂中长见识、受教育。如,思想政治课中的生产力内容与物理学科教学和走进创新企业研学的结合、劳动实践课与种子来源、种植管理的结合。另一方面,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全学科教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坚持三个联动”协同大中小一体化——聚焦学段分割、学科壁垒,思政课“各管一段”“单兵作战”的实际情况,立足跑好立德树人接力赛,提出“1+1+N”模式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对共建思路:“1”是一所引领高校,“1”是每一所引领高校对接一个县(市、区),“N”是3个功能区和市直中小学校),并按照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的“六个一”工作目标,努力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引擎”,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强化四个赋能”全面夯实机制建设——学科赋能,汇聚高校多领域的平台力量和人才力量,实现立德树人接力赛从“单兵作战”到“纵向贯通”;师资赋能,更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走进和融入各学段“大思政课”教学;宣传赋能,依托融媒体矩阵多形态、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工作,讲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许昌经验”,传递许昌教育“好声音”;品牌赋能,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品牌”上做文章,打造一批具有许昌辨识度,覆盖市县校和学段的四级“金课矩阵”“良师雁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想政治教育“许昌案例”,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谱写新篇章。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