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理论文章】凝聚发展共识 汇聚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协同力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5-03-28 07:49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凝聚发展共识 汇聚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协同力

许文峰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部署和系统谋划,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面对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新形势,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新部署新任务,面临人口形势变化的新考验,教育更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凝聚发展共识,才能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社会协同力”。

“强大的社会协同力”作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不仅仅因为社会协同力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体制优势,更是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格局性变化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担当教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汇聚最大程度、最高能级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协同力。

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是保障我们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物质基础,更是未来建成教育强国的坚定保障。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必须保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一刻不能耽误的大事、一刻不能放松的要事、一刻不能懈怠的实事,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配置,确保教育支出符合“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把基础教育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予以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9.27%,占每年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近五分之一,切实保障了全市教育的优先发展;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亲自研究部署,将教育高质量发展与许昌“两融五城四跃升”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大力营造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推动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合力。

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中央“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的重要理念体现,也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市的价值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2023年以来,我市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项目82个,共增加公办学位2.2万余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基本解决;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示范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实施中小学项目建设47个,实施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4个,优化县域内中小学布局规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许昌市以集团化办学改革为基本路径,实施主城区跨行政区域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推进“城市名校+农村校”共同体建设。全市共有57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56.63%。许昌市一中隆昌路校区、许昌实验小学万通街校区、许昌第二实验幼儿园芙蓉园区于2023年顺利实现招生,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聚焦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期盼,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2024年,市教育局整治“校园餐”乱象,围绕“公益、安全、健康”学校食堂建设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实施数字赋能,深化食堂改革,建立“1+9”制度体系,形成“三一”运行模式,确保“校园餐”实惠营养,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贴近青少年实际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许昌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1+1+N”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抓思政课的工作机制,全市225所学校顺利推进。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落实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通过学习拥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审美、劳动的习惯。2023年我市成功举办全省德育创新交流活动,全方位展示了我市深度推进“五育”融合的成果和经验。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全领域,构建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快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条件保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抓好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减轻一线教师工作负担,关心教师健康,为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以师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教育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对先进集体和教师给予奖励。2024年,许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在全市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的实施意见》,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要加大对教育家精神的宣传阐释力度,积极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2025年,市教育局联合许昌日报推出“榜样领航 教育兴城”专题栏目,对我市优秀教师进行报道,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构建教师队伍补充工作长效机制,抓好教师培养培训,使广大教师乐教、爱教、能教、会教、善教,确保高素质教师源源不断涌现。

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这需要我们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这“五大关系”。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革新成为培育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关键,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完善,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形成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因此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理念。要强化规范办学行为,遏制基础教育的内卷,在依法治教基础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学生创造多元成才选择,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还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教育发展正迎来重大历史机遇。面向未来,确保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汇聚起推动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社会协同力,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