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峰
连日来,许昌15岁少年朱泫硕与多名热心市民挺身而出,用一场“爱心接力”勇救落水母女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反响,赢得各方赞誉。少年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展现了许昌青年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崭新的时代风貌,集中体现了群众认同、社会尊崇、时代需要的见义勇为价值导向。一次义无反顾的见义勇为,不仅藏着教育的底色,更是一堂入脑入心的最美“思政课”。
讲好用活身边故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的管用招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思政课的力量所在。一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那些生动鲜活的故事。要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头活水,达到教育预期效果,就必须坚持把可追可及的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以正面、走心、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占领教育主阵地。许昌15岁少年勇救落水母女的见义勇为最美“思政课”,为我们上好“大思政课”注入了真理、真情、真实的力量。
讲好用活身边故事,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务实举措。青少年思想活跃、个性突出、需求多样,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倾向于吸收贴近现实、素材鲜活、形式丰富的学习内容。要“大”——以“小”见大,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深度、更富活力,深入浅出研究“大问题”,拓展“大视野。要“真”——在“真故事”中形成“真感受”,实现“真思考”,形成“真目标”,达到“真效果”。要“最”——讲最关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事,同学们最好奇也最困惑的事。
讲好用活身边故事,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双向赋能的现实需求。学以教启,教以学成。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更离不开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要依托“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积极探索“师生同学同研”,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青年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在“润物无声”“日用不觉”中构建一个守望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共同体,不断凝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和推动许昌教育量质齐升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